http://www.xiaocaoedu.com- 小草学前教育

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资讯通告:
您现在的位置: 小草学前教育 >> 文章中心 >> 专题教育 >> 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 >> 正文

让孩子在玩中体验科学活动蕴涵的无穷魅力

文章来源:网络收集 | 作者:小草 | 更新时间:2013-4-20 8:40:16
我来自荣成市俚岛镇中心幼儿园。今天很荣幸,能来参加学前教育发展论坛现场经验交流会。我园依山傍海,优越的地理环境,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广阔的活动天地,再加上孩子们好奇心、求知欲、动手的愿望特别强烈,他们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总是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,有着问不完的“为什么”。因此,多年来,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引领下,我们致力于“玩中学科学”特色活动的开展,高度重视科学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,让孩子在玩中体验科学活动蕴涵的无穷魅力,让科学活动走进孩子特有的色彩斑斓的生活世界。特别是2009年国家级课题“儿童科学教育模式研究”课题的实施,进一步推动了我园特色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。下面请允许我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向大家做简要的汇报:
一、妙手慧心 ,做出巧妙
在实践中,我们注重捕获幼儿的真实想法,直接渗透到科学活动中,以此开发孩子的创造力。我们结合幼儿千奇百怪的问题制作了一系列科学教玩具,在活动中我们以教玩具为载体来展现教师的奇思妙想,启迪孩子们的聪明才智。
1、捡拾生活点滴,为满足幼儿需求而做
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,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更是充满了疑惑与好奇。“气球为什么会飘走了?”“苹果汁怎样从苹果里出来的?”“墙上温度计的红线为什么有时长有时短?”等等。这些孩子们早就想知道,却又无从下手的问题,必然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望和探索热情。我们把教玩具作为建构幼儿经验的重要载体开展科学活动,从满足幼儿点滴需求出发,充分发挥师生想象力,运用常见的空盒子、布头、木块、饮料瓶子等废旧材料和物品,变废为宝,制作出一件件精巧的作品,让幼儿“做中玩”、“玩中创”。这些作品不仅形象美观,而且构思巧妙、造型新颖、耐用、实用,突出了教育性、科学性、创新性、趣味性等特点。
就地取材,成本低廉,制作简便,使用方便,符合安全与卫生标准,这是我园教玩具制作遵循的原则。像“好玩的塑料瓶”,教师对饮料瓶进行简单的再加工,就成了幼儿探究空气、水的奥秘的新式武器。例如:喷泉——哪层水力量大。在瓶体上扎了多个小孔的塑料瓶里装满水,水就从小孔里流出来,说明水有压力,压力是朝着四面八方的;瓶口上的风车——哪个转得快。用手捏挤塑料瓶,幼儿会发现瓶盖上的洞口越小,排出的空气越集中,风车转得就越快。洞口越大,空气越分散,风车转得就越慢。捏挤无盖的塑料瓶,空气更分散,风叶受力均衡,风车不能转动。还有“温度计——水会热胀冷缩”、“瓶口上的气球——怎样鼓起来”、“沙漏”、 “旋转喷水瓶”等。这些“好玩的塑料瓶”虽然制作简单,但孩子们却沉迷其中,其乐无穷,孩子们在玩中自由交换、自主交流,他们的“问题”他们的“发现”连教师都为之惊喜。再如:用六棱纸盒、塑料酒桶、线、铁丝、瓶盖制作的“辘轳和井”,让幼儿明白力的作用,同时也加深幼儿对古老文化的传承;教师自制的果汁机,更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切身体验的机会。小球摇摇乐、多功能打击乐等利旧利废,经久耐用,结构简单、易于操作,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奥秘的广阔活动空间。
2、拓展延伸教材,为培养幼儿科学态度而做
丰富的操作材料是幼儿“玩中学科学的保证”。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课获得新知识的同时,问题也是接踵而至的,他们的学习反馈拓展了教师教玩具的制作思路。如:大班科学活动《转动》,教师让他们玩球、玩车、玩陀螺等等,通过多种操作,感知转动的神奇。教师为他们提供了各种旋转的物品,如人力:拉线转轮、竹蜻蜓、飞盘、模型钟、陀螺、溜溜球、果汁机、风火轮、自行车等。风力:风车、走马灯、跳舞娃娃、旋转木马。水力:水车、环保洒水车、辘轳井等。这些能旋转的物体,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平等参与探究活动的条件和可能。幼儿运用自身多种感官进行探究,寻找答案,体验成功的快乐。活动中,教师适时加以引导,让幼儿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,构建新的知识与经验。一幼儿在“自行车”玩具面前发现用手摇自行车的脚蹬,可以使车轮转动起来,这一现象引起了孩子们的议论:“手没碰车轮,车轮为什么会转?”、“谁让车轮转了?”等问题,经教师引导,使幼儿逐步发现“人转动脚蹬,脚蹬带动链条,链条带动车轮旋转”这一复杂的现象。
科学教玩具的操作活动是幼儿“玩中发现”的基础,材料的能动性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,关系到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方向。我们注重把教育意图直接融入到具体的操作材料中,根据目标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教育功效。
3、开展课题研究,为提升幼儿科学素养而做
自2009年起,我园开始承担国家级课题,我们确立的子课题是:《以乡土资源为载体,优化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研究》,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创设、补充、完善,创建了涉及知识面广、操作性强的科学发现室,选择大量的乡土材料,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航空、航海模型;在大自然中采集的动物类、植物类的标本,以及各种具有趣味性、层次性、挑战性的科学教玩具。使幼儿园变成了集知识与趣味、自然与物理、美育与智育于一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乐园。课题开展有声有色,推动了特色活动的有序开展。
二、爱玩会玩,玩出智慧
“好玩”是孩子们的天性,我园把科学教育与“玩”结合起来,让他们在乐此不疲的“玩”中经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,让他们玩出名堂、玩出水平、玩出真知。
1、在操作中,玩出自信
科学教玩具的操作对于幼儿认识事物、积累经验、发展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我们注重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,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,支持并鼓励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。使他们在活动中玩出了自信。如:利用废旧环保的玻璃瓶 、蜡烛、卡纸制作的圆纸筒,风轮、铁丝等材料制作的“走马灯”,把玻璃瓶里的蜡烛点燃后,把圆纸筒风轮插在瓶里的铁丝上,由于周围空气受热上升,下面的冷空气进行补充,如此循环形成对流,推动风轮的转动,从而使圆纸筒做的灯罩不断地转动,让幼儿充分了解空气的神奇作用。玩的过程中,有个孩子提议在圆纸筒灯罩上画上画就更美了,没想到画上画后,灯罩转起来,孩子们就像看动画片一样,竟然成了活动的电影。再如:孩子们在玩“多彩的瓶盖球”时,他们发明了一系列的转、滚、抛、踢等10多种玩法,并且在玩的过程中,居然想到了与皮球作比较,发现皮球里面有气体,因此有弹力,而这个瓶盖球有空隙存不住气,因此就没有弹力。孩子们和家长自选材料制作的各种“陀螺”,他们能在比较中优胜劣汰;孩子们的智慧是无穷的!还有那些“国旗升起来了”“光盘气垫船”“会跳舞的小花”“会闪的台灯”等他们都能玩出花样。
2、在挑战中,玩出智慧
制作的教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,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。尽管有些小实验的原理,幼儿不能完全理解,但幼儿在实验中产生疑惑、动脑思考,萌发了科学探究的愿望,这也是我们教玩具制作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一。如:“多功能小快艇”。它用白色泡沫制成,在尾部两侧固定铁丝,拴上橡皮筋,橡皮筋中间加上塑料螺旋桨即可。幼儿通过拧转橡皮筋驱动螺旋桨,使小快艇在水中快速前行,使幼儿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;游戏中幼儿发现自己的小艇上能盛东西,还发现放上不同重量的物品,小艇有沉有浮,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水的浮力与物体的重量有关;在小艇上加上风帆,使幼儿探索到不同的风力以及顺风、逆风对小艇不同作用。活动中,让幼儿更感兴趣的是在转动橡皮筋小浆放入水后,有的小快艇直行前进,而有的小快艇兜着圈跑,还有的在水中倒着跑,为了找到答案,他们一次次转动皮筋,一次次放入水中观察,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是由于小浆两边的橡皮筋长度不同,转的紧度不一样,从而使小快艇失去了平衡,小艇就转起了圈;皮筋转的方向不一样,小艇就向后跑。孩子们特别兴奋,体验着成功的喜悦。弹性的奥秘其乐无穷;再如:利用废旧的纸箱、塑料酒桶、五颜六色的小气球、扇子等制作成集科学性、趣味性、知识性于一身的玩具“彩球升空”,教师们在制作时为了使玩具具有挑战性,把纸箱中容纳彩球的酒桶由细到粗(因为细桶要求风力大,用力要巧妙;粗桶,用比较小的风就可以使彩球升空)幼儿兴趣盎然,每一个都想玩一玩,玩完后主动地互相交流,目标很自然地达成。还有觅食的小鸟、降落伞、迷宫、彩球摇摇乐、太阳能等富有趣味性、挑战性教玩具,幼儿在做做玩玩中,通过反复实践、尝试,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。
3、在创作中,“玩”出精彩
引导幼儿创作,要靠近幼儿的发展区。科学小制作时,所选内容不仅要有实际意义,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,通过一个幼儿喜欢的制作活动来让他们明白一个简单的科学道理。毕竟我们所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孩子,因此,我们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东西,让幼儿在动手做一做、玩一玩、说一说中感知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。在操作活动中教师经常会给予幼儿“你试试看”“你能行”等语言鼓励,让幼儿学会在“玩”中自主探索、自主发现问题、自主参与到教玩具的创作发明中去。例如:在制作“水滴放大镜”时,教师和幼儿一起,在纸杯口盖上保鲜膜固定好,上面滴一滴水,幼儿拿图片放在下面,就会发现图片被放大了。后来有的幼儿发现把一个小物品放在有水的杯中,从杯口看下去没有放大的效果,教师们非常高兴,因势利导,引导观察小水滴的形状和凸透镜的形状相似,都是中间厚,周边薄,所以它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,而杯中的水面是平的,这种效果就不明显。我们在这个基础上,和幼儿不断探讨,又制成了潜望镜。将纸制奶盒剪开两端,一端套上保鲜膜用皮筋扎紧,潜望镜就做好了。幼儿在操作时,可先盛一盆水,水底放些小积木、小石子等,把潜望镜放入水中,观察盆底物品的变化。由于水的压力,奶盒底部的保鲜膜凸起,从而看到水底的物体变大。幼儿们高兴地带着自己的水滴放大镜去室外观察昆虫,用自制的潜望镜观察水里的鱼虾,将是怎样的兴致,可想而知。
每次的活动总是充满欢乐、充满情趣,像一块磁铁,紧紧吸引幼儿,以至于每次活动结束后,他们总是围着教师问:老师,老师,下一次我们做什么呢?
“悟”是孩子们从小开始必须培养的学习精神,很多事物的奇妙之处往往是孩子在“玩中”“悟”出来的。如何让孩子们在与教玩具的亲密接触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下,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,激发他们的潜能,让他们“做中玩、玩中创”,初步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,是我们的不懈努力与追求。
以上发言,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、专家、同仁们批评指正。谢谢大家。
请文明参与讨论,禁止漫骂攻击。 昵称:注册  登录
[ 查看全部 ] 网友评论
关于我们 - 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在线帮助
小草